近日,小鹏汽车发布的严打充电桩“霸位”的公告让充电桩“霸位”乱象再度进入公众视线。从燃油车占用充电位到新能源汽车占桩不充电,不少新能源车主对充电桩“霸位”问题早已叫苦不迭。为此,多家车企、第三方充电企业先后制定收取超时占位费的措施,但公众对此举却褒贬不一。超时占位费该不该收?收多少?如何定义“超时”?这些都还需在实践中寻找最优解。
超时占位费严打“霸位”
根据公告,小鹏针对充电站“霸位”行为,包括占桩不充电、插枪不充电,将升级场站管理措施,开启超时计费,维护良好的充电秩序。针对“霸位”行为,小鹏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据悉,充电结束后,小鹏将留给车主30分钟的时间进行拔枪与挪车,超出30分钟还处于插枪或占桩状态则视为“霸位”。当发现“霸位”行为,官方将会通过信息、电话等多渠道提醒占位车主,并从占位开始按照1元/分钟进行收费。如果车主未及时缴纳,将会影响其后续在小鹏自营充电站的正常使用。
【资料图】
极氪汽车针对“霸位”行为规定,在非充电状态下累计占用车位超30分钟,将按1元/分钟的标准收取占用费,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封顶50元/次。不久前,蔚来汽车加电App在向向用户推送新版本时提示,部分充电桩将开始收取占用费,7月4~5日开始试运营,试运营城市有佛山、成都、哈尔滨、大庆、银川等,涉及蔚来超充桩、500kW超快充桩。蔚来将在车主充电结束后设置缓冲时段,若超出时段后仍停留在原位,将按分钟收费,但目前尚未公布每分钟扣费金额。
除各大车企,不少第三方充电企业也陆续出台了超时占位措施。星星充电App客服表示,全国各地不同站点已陆续实行充电结束后未及时拔枪挪车的设备超时占用费。根据不同场站设置的免停时间及超时收费标准,收取费用不同。特来电App显示,如果车辆在未充电状态下占用充电车位,超过限免时长后,将收取按分钟计费的“超时占用费”。据悉,不同充电站的超时占用费收取标准不同,部分充电站并未标明是否收取超时占用费。以北京红星美凯空东四环店充电站为例,非充电情况下占用充电资源(车位或设备)将按照0.25元/分钟收取超时占用费(前60分钟内免费,上限金额为1000元)。而北京华堂亚运村充电站则仅前30分钟内免费。快电App同样提示,非充电状态占用充电设备或车位,充电站可能收取占位费,具体以实际收费为准。
充电衍生问题待处理
“充电环境不错,但总有非充电车辆占用充电桩”、“充完电车子都不开走”……之类的评论在特来电等第三方充电App里屡见不鲜。有一位车主表示,自己在北京通州区某特来电充电站充电时发现,总共6个充电位置,却停了4辆燃油车。此外,还有部分车主表示,有不少人充完电不把电枪插回充电桩,建议这种情况也收取超时费。记者在走访北京充电站时发现,位于某酒店的蔚来充电位上,停留着多辆燃油车,附近的停车场工作人员并未对此采取相关措施。因此,超时占位费的做法一经推出,便得到不少饱受燃油车占位、占桩不充电等行为困扰的新能源车主们的支持。
不过,随着超时占位费的逐渐普及,不少衍生问题也随之产生,遭到部分消费者的不满。不久前,小鹏汽车车主群里便有车主抱怨称:“现在超充速度太快了,去商场吃饭回来就收超时费了。”同样有网友表示,商场布局的多为快充桩,若收取超时占位费,“饭也吃不好、逛街不安心、看电影就更别想了。”
还有不少消费者认为,企业对于超时占位费的定价标准也有待商榷。“我在一个第三方平台充电,充满之后没及时挪车,超时了40分钟被扣了165元占位费。但我充电50分钟才57元充电费,这价格根本不合理。”车主小王认为,超时占位费的收取标准太不合理。不少消费者提出,超时占用费应当由行业主管部门、物价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制定出标准,以科学、合理的阶梯方式收取费用。一些消费者也表示,超时占位费可以填补到停车费中,充电时长抵消停车时长,不充电、超出时间就另行收费。
此外,乱收费现象也随着超时占位费的普及而不断蔓延开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不少新能源车主反应第三方充电企业存在随意收取超时占位费的情况。一位车主表示,自己在使用开迈斯App充电时,在充电结束并离开充电位置后,App仍一直计时并称其占位扣除其超时占位费。另一位车主在快电App上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位小鹏车主则遇到了官方提醒电话被中国移动拦截,导致未能成功接收到“电已充满”的电话提醒,最终自己被收取了92元的超时占位费。更有小鹏车主表示,自己在特意询问工作人员充满后能否停在此处并得到肯定答复后,却在取车时被收取了超时占位费。
“超时占位费只是一种手段,罚钱并不是企业的目的,而是为了引导车主养成良好的充电行为习惯。因此,消费者无需过于纠结于占位费收多少才合理,而是大家要尽量做到不超时。”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罚款、超时占位费或阶梯性停车费等方式的本质是为了引导车主养成良好的充电行为习惯。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也表示,这一举措是商业性、市场化的行为,并非行政性处罚,约等于一种契约,车主接受这一契约,就可以进入充电站充电,并遵守这一契约。
此外,就不少车主提出的“充满焦虑”,仝宗旗表示,车主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自己的充电安排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是否充电、充电场所以及充电桩类型。比如如果要在商场逛街,就可以根据电量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充电,是选择大功率充电桩还是小功率直流桩。”他说。
多方协同破解“霸位”难题
根据此前国内某收取超时占位费的充电桩运营商统计数据,超时占位费这一举措对于“霸位”行为有明显成效。从充电用户角度来看,第一次被收取占位费的充电用户,第二次再占位的概率减少约一半,第三次再占位的情况几乎为零;从单个场站的角度统计,以新场站为例,燃油车占位现象呈递减趋势,占位主要是一些新用户,递减的周期一般为2个月。
尽管如此,但超时占位费并非惟一手段,想要以消费者更能接受、更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新能源车主的充电行为习惯,还需多方协同。蔚来汽车副总裁沈斐便曾表示,想要解决充电站停车位被占用的问题,光罚款并不行,应该重新思考充电站的建设和设计,为车主提供更智能、更实用、更高效的场所。
对此,仝宗旗认为,车企、充电桩运营商可以在充电80%、充电90%、充电100%的时候,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不断提醒用户,让用户合理规划行程,及时挪车。“其实新能源汽车充电到80%、90%就可以了,一是对电池本身有益,二是能够缩短充电时间,这些其实还是要靠车主的自觉性,养成‘充完就走’的充电习惯。”他称。
另外,在超时占位费、不间断提醒的同时,辅以技术手段。范永军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充电桩企业通过安装智能车位锁破解这一乱象。据悉,智能车位锁可通过识别充电桩专用车牌,有效避免燃油车占用充电位的情况。“现在可以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技术处理,比如一辆车在充电位上停留10分钟都不充电,弹簧锁就可以弹起来把车辆底盘卡住,来避免部分车主不充电只占位的情况。”范永军建议道。
各地政府也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治理“霸位”乱象。6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的《北京市居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统建统服”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线下充电秩序管理,鼓励加装智能地锁、车位摄像头等智能管理设备,及时对占位等问题进行疏导。同月,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发布《关于做好高温酷暑季节电动汽车自燃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到从6月1日24时起全市所有公用充电设施可以收取超时占用费。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7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692.8万台,同比增长74.1%。尽管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与日俱增,但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欧鸿此前表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解决新能源车主“找不到、用不上、充得慢”问题,绝非仅仅依靠“建得多”,还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与车主习惯共同进步,打造双向奔赴、健康良好的充电生态。